蘭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種類最豐富且形態(tài)高度特化的類群之一,約有815屬22000-27000余種,物種數(shù)約占被子植物總種數(shù)的1/10左右,真可謂是“蘭丁興旺”。蘭花巧妙地施展自身的獨特招數(shù),以實現(xiàn)成功授粉,并繁殖后代。
“蘭丁興旺”的蘭科植物
(圖片來源:李波卡、李澤鑫、伍羿銘、劉冰、王翰臣、賴陽均,圖片編輯:牛艷婷)
蜜蜂、蝴蝶等昆蟲在吸食花蜜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幫助植物傳粉,這是植物界最普遍的傳粉方式——互惠共贏模式,也是絕大多數(shù)植物的共同選擇,植物因此得以繁衍。
然而,植物界也有一些“不走尋常路”的成員采用欺騙性傳粉機制。這類植物依賴動物傳粉,卻不給動物任何實質(zhì)性的回報,蘭科植物占了其中相當大的比例。據(jù)統(tǒng)計,約有1萬多種蘭科植物(約占整個蘭科植物家族的1/3)采用欺騙性傳粉 ,這一數(shù)量接近所有欺騙性傳粉植物種類的一半。
在這場歷經(jīng)至少1500萬年的漫長“集體騙局”中,蘭花除了演化出合蕊柱、花粉塊等獨特的生理結(jié)構(gòu),還演化出了各式各樣的“騙術(shù)”,來誘使傳粉者為它們傳粉。
彗星蘭Angraecum eburneum的精細解剖圖
A. 盆栽花期植株;B. 花序;C. 花正面觀;D. 花背面觀;E. 花離析;F. 唇瓣;G. 距縱切面;H. 合蕊柱;I. 合蕊柱,揭開藥帽;J. 藥帽與花粉團;K. 藥帽與花粉團離析;L. 花粉團;M. 蕊喙;N. 子房橫切
(圖片來源:葛斌杰)
01.泛化的食源性欺騙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小動物也是一樣,美味的食物誰不愛。但是沒有防騙意識可要遭殃啦,不僅費時費力,還得充當免費“勞工”,真是可憐!某些狡猾的蘭花騙子不模擬特定的食源植物,它們利用昆蟲的覓食習慣,給昆蟲提供假的食物信號,如沒有蜜的花蜜距和假的花粉,誘騙昆蟲到花上施展無效的覓食行為,從而達到傳粉的目的。
離萼杓蘭(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的花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同期有許多其他植物開花,吸引了較多的泛化傳粉昆蟲訪花,離萼杓蘭的傳粉概率也隨之大大提高。
A-B. 離萼杓蘭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開放的花朵; C-G. 訪問離萼杓蘭的昆蟲; H-J. 隧蜂屬(Lasioglossum sauterum)為離萼杓蘭傳粉。
(圖片來源: Li et al., 2008)
02.性欺騙傳粉
蘭花似乎深諳欺騙的精髓,明白最巧妙的騙術(shù)在于迎合對方的需求。對于那些“單身”的昆蟲而言,沒有什么比“邂逅愛情”更具吸引力了。于是,在植物的傳粉策略中,便出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方式——性欺騙傳粉。
部分蘭花堪稱此中“高手”,它們精準地拿捏雄性昆蟲在繁殖期的急切覓偶心理,巧妙偽裝,釋放出與雌性昆蟲極為相似的性激素信號,同時在外形上也模仿得惟妙惟肖。這些“虛假求偶信號”就像一個個甜蜜的陷阱,讓雄性昆蟲誤以為是雌性伴侶在召喚,迫不及待地飛向蘭花。
在這看似浪漫的“約會”過程中,雄性昆蟲不知不覺就成了蘭花的“傳粉使者”,幫助蘭花完成了繁衍的使命,而它們自己最終卻空手而歸。
例如,蜂蘭屬的土蜂蘭Ophrys speculum在傳粉上就用了這套“騙局”。它的外形和氣味與雌蜂Dasyscolia ciliata極為相似,使得雄蜂常常將其誤認成雌蜂,并試圖與之交配。當雄蜂緊緊扣住蘭花的唇瓣振動身體時,它渾然不知自己已落入“陷阱”。
就在這個過程中,雄蜂的頭部會蹭上土蜂蘭的花粉塊,并滿心歡喜地帶走離開。當這只雄蜂再次被其他相似的土蜂蘭迷惑,重復同樣的行為時,它頭部攜帶的花粉塊就會被帶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在雄蜂一次次被欺騙的過程中,土蜂蘭巧妙地完成了傳粉。
土蜂蘭Ophrys speculum 模擬雌蜂吸引雄蜂傳粉
(圖片來源:https://orchids.fandom.com;
http://www.pharmanatur.com)
03.貝氏擬態(tài)(Batesian)傳粉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 ,小動物們在反復被欺騙后也會變得精明起來。當它們發(fā)現(xiàn)某些花朵沒有提供預(yù)期的食物回報時,便會選擇不再靠近。
面對這種情況,蘭花在進化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令人驚嘆的適應(yīng)性。它們不再局限于對傳粉者食源的簡單模仿,比如花距、花粉、花色等特征,而是將自身形態(tài)模仿成某類能為昆蟲提供報酬的植物花朵。從花瓣的形狀、顏色,到整體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都力求做到惟妙惟肖,讓昆蟲難辨真假。
這種全方位的模擬,使得哪怕最為機警的蟲子,也常常難以識破其中的玄機,最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落入蘭花精心布置的“陷阱”,在不經(jīng)意間成了蘭花傳粉的得力助手。
比如南非的無報酬蘭花Disa pulchra(萼距蘭屬)通過模擬其伴生的一種鳶尾科彎管鳶尾屬植物Watsonia lepida來吸引其專屬的昆蟲傳粉。兩種植物分布區(qū)域重疊, 都開著粉紅色的花, 花形也十分相似,貪吃的蟲子們根本分不清“真假東宮”,只能老老實實給蘭花傳粉。
A. 同域生長的Disa pulchra模擬伴生鳶尾科植物Watsonia lepida;B. Watsonia lepida和傳粉者;C. Disa pulchra和傳粉者
(圖片來源:Johnson, 2000)
04.繁殖地欺騙傳粉
雌性昆蟲為了給幼蟲找到一個“不愁吃喝”的好地方,會把卵產(chǎn)到食物豐富的地方。聰慧的蘭花巧妙地利用了昆蟲的這一習性,將自己偽裝成昆蟲理想的繁殖場所,吸引昆蟲前來花中產(chǎn)卵,昆蟲就這樣再次落入了蘭花的“騙局”。
繁殖地欺騙傳粉是一類較為復雜的欺騙手段,這類蘭花騙子的花朵“暗藏機關(guān)”:花色通常較為暗淡,還會散發(fā)一種類似腐敗物的氣味,通過這些特征模擬腐敗的動物尸體、糞便和真菌的子實體等,昆蟲很容易被這些偽裝所迷惑。
例如長瓣兜蘭Paphiopedilum dianthum花瓣或唇瓣上的棕黑色突起物模擬蚜蟲,吸引雌性食蚜蠅產(chǎn)卵。當食蚜蠅降落到光滑的退化雄蕊上時容易滑落進被提前設(shè)計好的固定“逃生路線”上的唇瓣中,而食蚜蠅在沿著設(shè)定的路線逃脫時會沾上花粉,并在其再次訪問附近兜蘭時完成傳粉。
長瓣兜蘭模擬食蚜蠅幼蟲的食物
(圖片來源:公眾號有花植說)
05.庇護所模擬傳粉
一個完美的“蟲生”不能沒有溫暖的小窩,無家可歸的蟲子們四處尋找可以為自己遮風避雨的溫暖巢穴,于是一些聰明的蘭花又“出手”了,它們精準地捕捉到昆蟲對住所的迫切需求,通過獨特的形態(tài)和構(gòu)造,為昆蟲營造出看似溫暖宜居的 “小屋”。昆蟲被這些精心偽裝的 “巢穴” 所吸引,欣然前往,不知不覺中為蘭花完成了傳粉。
例如地中海的長唇長藥蘭Serapias vomeracea,它擁有暗紅色筒狀的花冠,這種花冠與獨居蜂Ceratina巢穴的入口相似,從而吸引蜜蜂進入并為其傳粉,但與上面欺騙方式不同的是,蜜蜂這次確確實實得到了蘭花的庇護,因此這種行為是否是純粹的欺騙性傳粉還有待商榷。
長唇長藥蘭Serapias vomeracea模擬獨居蜂Ceratina巢穴的入口
(圖片來源: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盡管蘭花的欺騙手段層出不窮,卻依舊存在著一些“講義氣”的蘭花,它們?yōu)閭鞣壅咛峁┲鴪蟪辍酆突ǚ鄣取?/p>
橙黃玉鳳花Habenaria rhodocheila為其傳粉者玉斑鳳蝶Papilio Helenus提供花蜜,玉斑鳳蝶采食花蜜的同時為其完成傳粉。
此外,一些蘭花能為蝴蝶提供大量且濃度較稀的花蜜,這些花蜜常位于花距基部?;鄣闹饕煞职ㄌ穷悺被?、脂質(zhì)和水,這些營養(yǎng)物質(zhì)均是蝴蝶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這些蘭花和上面那些騙子相比,絕對是超善良的“老板”了。
橙黃玉鳳花Habenaria rhodocheila和它的傳粉者玉斑鳳蝶
(圖片來源:Chen et al. 2021)
“騙子”蘭花見多了,我們來看看“獨美”蘭花,它們可能不屑于用欺騙手段,也可能是找不到傳粉的幫手,而完全靠自己進行自花授粉!
自花授粉是指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雌蕊柱頭上的現(xiàn)象,往往通過雌、雄蕊的協(xié)調(diào)生長以及花瓣或花萼的特殊結(jié)構(gòu)來實現(xiàn)。
例如,生長于海拔1600m左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樹干上的大根槽舌蘭Holcoglossum amesianum無需借助外界的傳粉媒介,其雄蕊的花絲能夠自主旋轉(zhuǎn)360°,將花粉精準地送入自身的柱頭腔中,進而順利完成傳粉過程。
大根槽舌蘭Holcoglossum amesianum自花授粉過程
a. 花粉從花藥運輸?shù)街^過程中花部結(jié)構(gòu)的排列及其運動(虛線)(在c-g中描述);b. 授粉開始前開放的花朵;c. 花藥帽打開并從蕊柱上脫落;d. 花絲頂端攜帶兩個花粉塊上升;e. 向下彎曲穿過蕊喙;f. 花絲接著向上朝柱頭彎曲;g. 將花粉塊插入柱頭腔
(圖片來源:蓬斛閬苑、Liu et al. 2006)
當大根槽舌蘭的花朵完全綻放,花藥帽便向上掀開,隨后脫落。此時,雄蕊帶著花粉團展露在空氣中。其中一條雄蕊先是向下彎曲,接著向前伸展,巧妙地越過蕊喙。緊接著,雄蕊又向下彎曲,隨后向后折回,這時花粉團就位于蕊喙的下方。最后,雄蕊再度向上彎曲,將花粉團送進蕊喙底部的柱頭空腔內(nèi)。此后,雄蕊會一直保持這種 “環(huán)形” 狀態(tài),直至受精卵順利形成。
無融合生殖通常是指不需要兩性細胞(精子和卵子)融合就能形成種子的無性生殖方式。蘭花家族也有這種高明的繁殖手段,例如雌花和兩性花異株的緣毛鳥足蘭Satyrium ciliatum,在一些居群中既有雌性個體又有兩性個體, 而一些居群中僅有兩性個體。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緣毛鳥足蘭的兩個雌花兩性花異株居群中,有性繁殖的結(jié)實率只有2.4%-7.8%,而無融合生殖的結(jié)實率為24.0%-38.3%。在傳粉者作為媒介的有性繁殖難以保障的情況下,無融合生殖為植物提供了一種可靠的繁殖保障。
緣毛鳥足蘭Satyrium ciliatum
①左:大花兩性正面觀,右:小花兩性正面觀;②左:大花兩性側(cè)面觀,右:小花兩性側(cè)面觀;③左:短距雌性背面觀;中:大花兩性背面觀,右:小花兩性背面觀;④小花兩性合蕊柱;⑤短距雌性正面觀;⑥短距雌性側(cè)觀;⑦短距雌性側(cè)面觀
(圖片來源:寸宇智,2005)
總之,蘭花植物大家族為了傳粉煞費苦心、各顯神通,想要近距離地觀察這些“高手”,了解各色蘭花的“欺騙手段”,觀察它們巧奪天工的“欺騙機關(guān)”。
春節(jié)期間,歡迎您來國家植物園與蘭花來場邂逅,看它能不能騙過您犀利的眼睛。
參考文獻:
[1] 史軍, 程瑾, 羅敦, 等. 利用傳粉綜合征預(yù)測:長瓣兜蘭模擬繁殖地欺騙雌性食蚜蠅傳粉[J].植物分類學報, 2007, (04): 551-560.
[2] 寸宇智. 緣毛鳥足蘭的生殖生態(tài)學研究[D].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3] Chen X. H., Tan S. L., Liang Y. L., et al. The pollination of Habenaria rhodocheila (Orchidaceae) in South China: When butterflies take sides.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1, 11(6), 2849–2861.
[4] Dafni A, Ivri Y, Brantjes NBM. Pollination of Serapias vomeracea Briq (Orchidaceae) by imitation of holes forsleeping solitary male bees (Hymenoptera). Acta Botanica Neerlandica, 1981, 30, 69–73.
[5] Francisco Ana., Ascens?o Lia. Osmophore structure and labellum micromorphology in Ophrys speculum (Orchidaceae): new interpretations of floral features and implications for a specific sexually deceptive pollination interaction. Plants, 2024, 13(10), 1413.
[6] Johnson S. D., Batesian mimicry in the non-rewarding orchid Disa pulchra,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pollinator behaviour.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0, 71(1), 119–132.
[7] Liu K. W., Liu Z. J., Huang L. Q., et al. Pollination: self-fertilization strategy in an orchid. Nature, 2006, 441(7096), 945–946.
[8] Li P., Luo Y., Bernhardt P., Kou Y., Perner H. Pollination of 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Orchidaceae) by Lasioglossum spp. (Halictidae): the roles of generalist attractants versus restrictive floral architecture. Plant Biology (Stuttg), 2008,10(2), 0.
審核 | 林秦文
我也說兩句 |
版權(quán)聲明: 1.依據(jù)《服務(wù)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quán)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zhuǎn)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quán)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luò)服務(wù)提供者,服務(wù)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wù)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luò)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有侵權(quán)行為,請權(quán)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quán)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