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GaINcPwnSwl5Ry1WtDTj0w
原創(chuàng) 青衿的植物筆記
在遇見黃蘆木之前,我先是在國家植物園遇到了果子和它很像的灌木(這個會在后面說),它的果實特別美麗,好像迷你的圓柱形宮燈,不同成熟期的果實呈現出溫潤的黃玉色和紅瑪瑙色,但是我無法確定它到底是哪種小檗,就一直放在相冊里了。
前天,我去農大,看到了掛牌子的黃蘆木,乍一看,哎呀,果子和那個一樣哎,那么,是黃蘆木吧,確實形色也這樣提示過。但回來一比對發(fā)現,不對,葉子不一樣,差別挺大的。所以,不是一種。
那么今天就先寫黃蘆木吧。
黃蘆木,又叫大葉小檗、狗奶子等,是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2-3.5米。老枝淡黃色或灰色,稍具棱槽,無疣點;莖刺三分叉,稀單一,長1-2厘米。
葉紙質,倒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卵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圓形,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中脈和側脈凹陷,網脈不顯,背面淡綠色,無光澤,中脈和側脈微隆起,網脈微顯,葉緣平展,每邊具40-60細刺齒。
總狀花序具10-25朵花,花黃色;萼片2輪,外萼片倒卵形,內萼片與外萼片同形,花瓣橢圓形,先端淺缺裂,基部稍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花只能等明年春天觀察了)
漿果長圓形,紅色,頂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或僅基部微被霜粉。
倒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卵形
邊緣具細刺齒
莖刺三叉
看得出基部是有一些白粉
黃蘆木原產東亞地區(qū),包括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其拉丁學名是Berberis amurensis,種加名源自the Amur River(阿穆爾河),也就是我國稱為黑龍江的那條大河,是我國和俄羅斯的分界河,黃蘆木被認為原產那個區(qū)域周邊。
它的英文名直接就是拉丁學名的翻譯:Amur Barberry(阿穆爾小檗)。
黃蘆木的根、莖、枝均可入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以下↓是在國家植物園遇到的小檗,經過反復識別和比對,我覺得大概率是日本小檗,先上植物智資料:
落葉灌木,一般高約1米,多分枝。枝條開展,具細條棱,幼枝淡紅帶綠色,無毛,老枝暗紅色;莖刺單一,偶3分叉,長5-15毫米。
葉薄紙質,常簇生,倒卵形、匙形或菱狀卵形,長1一2厘米,寬5-12毫米,先端驟尖或鈍圓,基部狹而呈楔形,全緣,上面綠色,背面灰綠色,中脈微隆起,兩面網脈不顯,無毛。
花2-5朵組成具總梗的傘形花序,花黃色;外萼片卵狀橢圓形,先端近鈍形,帶紅色,內萼片闊橢圓形,先端鈍圓;花瓣長圓狀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略呈爪狀,具2枚近靠的腺體。
漿果橢圓形,長約8毫米,直徑約4毫米,亮鮮紅色,無宿存花柱。
其他都比較符合,但如果一個花序里花這樣少的花,果序不應該是我拍的這樣多;而且傘形花序最后形成果序應該也不是這樣的。
形色也說是黃蘆木,要說果序還真是像呢,可是葉子差別太大了!暈了!
所以這個小檗,只能先存疑。有人認識嗎?歡迎留言討論。
莖刺有單一,有三叉的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