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偉蜓:別名馬大頭,為蜻蜓目、蜓科、偉蜓屬動物,原產于亞洲中國(北京、江蘇、云南、新疆等地)、日本、朝鮮。成蟲每年5-9月發(fā)生。常在池塘、溪流、湖泊上進行巡視飛行。它們的食譜很豐富,并且食量極大。各種小型飛蟲、爬蟲都是它們的美味佳肴,蚊、蠅、葉蟬、小型蛾子、蝴蝶等來者不拒。據(jù)統(tǒng)計,一只碧偉蜓一天內能吃近1000只小飛蟲。在大理,人們把碧偉蜓稚蟲稱作“水蜻蜓”,油炸水蜻蜓是白族人民的傳統(tǒng)名菜。是一種有較高開發(fā)利用價值的昆蟲資源。
是亞洲十分常見,很漂亮的大型蜻蜓,飛行能力極強,常在較高的地方往返飛翔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稚蟲可飼養(yǎng),成蟲后放養(yǎng)在蜻蜓觀賞園中,可以使環(huán)境增色不少。云南少數(shù)民族有食用其稚蟲的習慣。
碧偉蜓形態(tài)特征
全長10-12cm(體長7cm,腹長5cm,翅長5cm)。唇部黃色,臉和額綠黃色,額脊紅褐色,額脊上方具淡藍色橫紋。前胸褐色,側面黃色。合胸綠黃色,肩縫線和后側縫線細的黑褐色。足黑色,股節(jié)紅褐色。翅透明,從翅端到三角室淡煙黑色。翅痣紅褐色,長而狹,覆蓋3翅室。稚蟲水生,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扁平,觸角7節(jié),腹部近圓柱形,直腸鰓不外露。復眼1對,較發(fā)達,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
碧偉蜓生活習性
具有領地意識,常驅趕飛入領地內的蜻蜒以及其他昆蟲。稚蟲性兇猛,喜歡在水底活動,捕食小魚或小蝦,羽化時爬出水面,常在夜里進行。作為強悍而杰出的獵食者,蜻蜒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動物。幼蟲1-2年羽化,成蟲壽命8個月左右,主要未冬天凍死。日本曾經有個實驗,把蜻蜓人工喂養(yǎng)過冬,竟然發(fā)現(xiàn)成蟲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下能活20個月。
碧偉蜓飼養(yǎng)方法
可進行半程飼養(yǎng)。野外生活在水質清澈、水草豐茂的水域中,夏季喜在水草中活動,冬季則潛伏在水底泥沙或殘枝敗葉下。要注意在池畔多種一些蘆葦,保證水體清潔。碧偉蜓的稚蟲、成蟲均為肉食性,幼蟲主要捕食水中的小動物,成蟲喜歡捕食在空中飛翔的蒼蠅、蚊子等。成蟲不易患病,除了鳥類之外,幾乎再無天敵,但卵、稚蟲卻會為龍虱等動物所捕食。
碧偉蜓雌雄分辨
雌性色彩與雄性相似,但翅寬,從翅痣外邊到三角室具黃色斑。
碧偉蜓繁殖方式
卵生。交配多在飛行時進行,交配后在水草、浮木上停留,并進行產卵,產卵于水生植物的組織內。稚蟲水生,通稱水蠆,捕食性強,以孑孓或蜉蝣等水生昆蟲為食。碧偉蜓所產出的卵,先孵化為稚蟲,再變?yōu)槌上x。在7-8月間羽化為成蟲。人工繁殖較難,可直接從產地采集水蠆,再把它們放養(yǎng)在水池中。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k/biweiting/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