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拉扯自己的娃兒一樣,它們的一舉一動,揪著我的心。”5月22日1時許,已連續(xù)工作十幾個小時的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人工繁育中心飼養(yǎng)部部長劉義依舊毫無睡意,他神情專注地守候在朱鹮育雛箱旁,靜心觀察著一只剛出生半個月的雛鳥。
這只朱鹮幼鳥出生后因食欲欠佳,身體狀態(tài)很不好,目前處于危險期。為了照顧它,劉義已經連著好多天都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了。
“一想到它沒精打采的樣子,我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只有守在它旁邊,才能覺得安心一些。”劉義說,朱鹮幼鳥就和剛出生的嬰兒一樣,需要一刻不離地精心照料,他必須當好“奶爸”。
給朱鹮當“奶爸”,劉義已經當了33年!
結緣,成為“牧鹮人”
1990年,25歲的劉義響應洋縣政府號召,成為朱鹮保護站的一員,參與為期3個月的朱鹮保護項目。
那段日子,劉義每天跟隨朱鹮保護專家,在朱鹮的夜宿地和覓食地穿梭,蹲在田間地頭認真記錄朱鹮的活動情況。當時,不少人覺得如此日復一日的繁瑣工作枯燥乏味,但是劉義卻樂在其中。專家們敬業(yè)的精神在年輕的劉義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3個月結束后,他義無反顧地留在了保護站。
從此,劉義與朱鹮結下了不解之緣,保護朱鹮也成為他最為驕傲、最津津樂道的工作。
“劉蔭增老師是朱鹮保護的先驅和榜樣,更是個干實事的人。他的熱情和執(zhí)著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從他身上學到的,不只是朱鹮保護的知識。”劉義說,能成為一名“牧鹮人”,參與朱鹮的保護工作,是一種幸運,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
劉義最開始干的是朱鹮的野外巡護工作。
野外巡護十分辛苦,除了不停地奔波,還要忍受艱苦的自然條件。劉義告訴記者,野外巡護時時充滿“驚險”,每天都面臨各種“戰(zhàn)斗”。尤其到了夏季,穿梭在樹林中的他們常常會遇到蛇、蚊蟲和黃蜂,衣服也常被荊棘掛破,皮膚被擦傷更是“家常便飯”。每年3月至7月,朱鹮進入繁殖期,劉義和同事們便迎來一年中最辛苦的時候。他們會在朱鹮棲息的樹下及與鳥巢平行20米外的地方各搭一個值班棚和觀察棚,不分晝夜進行觀察守護,一旦朱鹮搬家,他們也要跟著搬,必須做到對每個巢、每枚卵、每只鳥心中有數。
“朱鹮飛到哪里,我們就把‘家’安在哪里。我們每天眼睛盯著朱鹮,心里想著朱鹮,甚至夜里夢到的,都是朱鹮。”劉義說,為確保每一只幼鳥安然無恙地破殼、成長,他們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jiān)測,還通過在巢樹上涂黃油、包鐵皮、綁刀片、掛傘形防護罩等防止蛇、黃鼠狼和其他動物攀爬到巢內影響朱鹮繁殖,并在樹下布好尼龍網,以防小朱鹮掉落。
劉義說,那時,他們一天24小時吃住在山上,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山泉水。山里交通、信息閉塞,沒有手機,唯一與外界溝通的只有朱鹮站配備的一部無線電臺,每天8時與縣城的保護站聯(lián)系一次,匯報前一天的工作和當天的工作安排。這樣的生活,沒有一個人抱怨,只要看到朱鹮美麗的身影,他們打心里覺得高興,也打心里覺得再辛苦都值得。
由于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劉義很快成為巡護主力隊員。
扎根,漸成“土專家”
1992年,朱鹮生態(tài)園落成,劉義從野外保護轉崗到人工飼養(yǎng)。崗位的轉換讓劉義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朱鹮的飼養(yǎng)、繁育、救護可不簡單,從了解雌雄配對、選卵育雛、幼鳥孵化等知識,到把控溫度濕度、飼料配比、開食時間……劉義從零開始學習摸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朱鹮保護站里第一只人工孵化幼鳥破殼而出。當時因遇到惡劣天氣影響,一只朱鹮棄巢,技術員們便將棄巢中的卵帶回飼養(yǎng)部進行人工孵化,本來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竟成功了。這一突破讓大家喜出望外,也堅定了劉義對飼養(yǎng)、繁育和救護朱鹮的信心。1996年,劉義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憑經驗在一年內繁育出11只朱鹮,成為名副其實的朱鹮孵化“土專家”。此后,他工作越發(fā)得心應手,曾先后到我國秦皇島和日本新潟縣等地開展相關技術指導和人工繁育工作。
“攻克了人工孵化的溫度、濕度,幼鳥育雛時期的飼料配方,人工孵化成功率逐年提高。目前,我們的技術已被推廣到國內好多地方,甚至日本、韓國等都向我們學習。”劉義興奮地說。
飼養(yǎng)部不僅負責朱鹮的人工繁育、救助等工作,還肩負著人工繁育朱鹮的野化訓練任務。如今,隨著人工繁育朱鹮數量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朱鹮要被放回野外,擴大野生朱鹮的種群。每次放飛野化朱鹮時,劉義都戀戀不舍,他總是望著遠去的美麗身影忍不住念叨:“它們回到大自然能適應嗎?”“能躲過天敵嗎?”“我們還能再相見嗎?”……
多年來,劉義就像一顆螺絲釘一樣,把自己緊緊地鉚在這個神圣的崗位上,默默堅守、辛勤工作、不斷探索,先后呵護繁育幼鳥200多只,每年救助朱鹮100只左右。
守望,讓更多朱鹮振翅翱翔
今年是劉義參與朱鹮保護工作的第33年,從一名巡護員到巡護站站長,再到飼養(yǎng)部部長,在保護朱鹮這條路上,劉義走得艱辛,卻走得堅實又自信。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從野外朱鹮救護,到人工繁育實驗;從朱鹮環(huán)志標識、種群譜系建立,到野化放飛成功;從核心區(qū)域保護,到建立異地種群……在無數個像劉義一樣的“牧鹮人”辛勤付出下,我國朱鹮保護拯救工作逐步實現了由“搶救性人工繁育”向“擴大棲息地”和“增大野外種群”的歷史性轉變。
“幾代人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作為其中一分子,我深感自豪。”提起保護朱鹮的歷程,劉義感慨萬分。
山嶺無言,數字為證。經過42年的不懈努力,洋縣的7只朱鹮“開枝散葉”,野外種群數量已發(fā)展到9000多只,種群瀕臨滅絕的命運得到逆轉。它們飛出洋縣,飛越秦嶺,飛向全國,飛到海外。
眼下,正是朱鹮繁殖季節(jié),眾多新生的朱鹮幼鳥又將使朱鹮數量邁上新臺階。
“經過前期的監(jiān)測和調查,目前漢中洋縣和城固兩地大概有600多個巢,新生幼鳥有望突破1000只。”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藙俦硎?,朱鹮種群數量今年有望突破萬只大關。
我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東方寶石”,在青山綠水間自由翱翔。我們也相信,每一只振翅高飛的身影后,一定追隨著“牧鹮人”熱切又溫情的目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