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晉康 司忠誠 郭子雄 和兆南 豐泉生 李進明 邱開勇 尹黎佳
編者按: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片區(qū)是我國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據統(tǒng)計,該片區(qū)共記錄有469種鳥類,占云南省鳥類種數945種的49.6%,占全國鳥類種數1505種的31.2%?!皩W習強國”怒江平臺開設《怒江·珍鳥翔集》欄目,刊發(fā)全國各地生態(tài)攝影愛好者在怒江境內拍攝到的各種鳥類的精彩圖片和視頻,增強社會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使“愛鳥護鳥”理念深入人心。今天帶來斑喉希鹛。
張晉康 攝
司忠誠 攝
晨霧未散的山林深處,一串清脆的“滴哩哩”啼鳴劃破寂靜。循聲望去,幾抹跳躍的明黃色掠過苔蘚密布的枝干,喉間寶石藍斑紋在逆光中忽隱忽現。這群自帶調色盤的小精靈,正是生活在高黎貢山里的斑喉希鹛。
郭子雄 攝
和兆南 攝
斑喉希鹛以獨特的羽冠、斑斕的喉紋和活潑的身姿,成為高山森林中躍動的音符,亦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注腳。
豐泉生 攝
司忠誠 攝
斑喉希鹛是雀形目噪鹛科斑翅鹛屬的小型鳥類,體長僅14至17厘米,卻堪稱自然界的“微型藝術品”。其頭頂聳立的棕褐色羽冠如冠冕般優(yōu)雅,喉部點綴著黑白色或黃色鱗狀斑紋,宛如精心繪制的馬賽克圖案。
張晉康 攝
司忠誠 攝
斑喉希鹛上體呈橄欖色與灰黃色交織,外側飛羽的橘黃色羽緣和尾羽末端的亮黃色斑塊,為密林增添了一抹跳躍的色彩。
更令人驚嘆的是,斑喉希鹛的虹膜如琥珀般透亮,灰褐色的喙、腳掌與林間枯枝融為一體,展現出進化的精妙設計。幼鳥羽色較成鳥暗淡,隨成長逐漸顯現華麗特征。同時,斑喉希鹛雄鳥與雌鳥的喉部毛色略有不同,雄鳥呈黑色橫紋如神秘面紗,而雌鳥則是以橄欖色過渡更顯柔和。
李進明 攝
邱開勇 攝
尹黎佳 攝
斑喉希鹛是典型的高海拔森林居民,主要棲息于海拔1800至3500米的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及次生林中。它們常以同類的小群體進行活動,但也會與其他希鹛、相思鳥組成“覓食聯盟”,穿梭于樹冠層與灌木叢間覓食。斑喉希鹛主要以昆蟲、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
和兆南 攝
斑喉希鹛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屬于無危物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