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lw.yunnan.cn/system/2025/05/13/033478591.shtml
云嶺時評評論員 何嶸
春末夏初,昆明教場中路的藍花楹以其夢幻的紫色花海,不僅成為全國游客的“頂流”打卡地,更催生了以文創(chuàng)、文旅、消費為特征的“紫色經濟”新場景。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拓展藍花楹經濟,把“網紅效應”轉化為更持久的“留量經濟”,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藍花楹的走紅始于顏值。這種原產于南美洲的藍紫色植物,與昆明“春城”的溫潤氣質天然契合,教場中路兩側花枝交疊形成的“天階賞花”長廊,配合藝術墻繪、網紅打卡點的設計,迅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點話題。然而,顏值雖高,卻難以持久。
近年來,昆明在做強做活藍花楹經濟上做了不少探索,如連續(xù)多年舉辦藍花楹文化旅游季,打造藍花楹咖啡館、市集等新型消費場景,放大了“拍照 消費 休憩”的吸引力,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增強了體驗感;藍花楹主題冰淇淋、冰箱貼等文創(chuàng)產品的熱銷,更是將短暫的花期轉化為游客可攜帶的情感記憶,賦予景觀更深層的情感價值。
但要實現(xiàn)“紫色經濟”花開不敗,還需加強融合創(chuàng)新,讓顏值與創(chuàng)新并驅前行。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藍花楹景觀的品質和獨特性,通過科技手段和藝術創(chuàng)意的融入,打造更加豐富多彩的賞花體驗。另一方面,要拓展藍花楹經濟的產業(yè)鏈,將文創(chuàng)、文旅、消費等領域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昆明特色的紫色經濟生態(tài)圈。同時,還要加強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提升昆明藍花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打卡和消費。
(責任編輯 沈艷)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