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shan.yunnan.cn/system/2025/08/20/033596902.shtml
初秋時節(jié),走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都龍鎮(zhèn)東瓜林村的南板藍根林下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林木間,一壟壟南板藍根長勢正旺。陽光透過枝葉灑在翠綠的植株上,村民們穿梭其間忙著管護,這片由合作社打理的千畝林地,正通過“林藥共生”的立體種植模式,將生態(tài)優(yōu)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密碼”。
“種在林下不用搶耕地,合作社管種苗、管技術,還包回收,去年光這一項就收入上百萬!”馬關縣高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熊明山算起賬來滿臉笑意。他扎根東瓜林村5年,帶領農戶探索“林下種藥”模式,如今南板藍根種植已從零星試點擴展到1200畝,畝產穩(wěn)定在3000公斤以上,按當前市場價計算,畝產值近萬元,年產值超700萬元。
在東瓜林村,“合作社 農戶”的模式讓林地“活”了起來。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苗和技術培訓,從合理密植到病蟲害防治全程指導,農戶則利用自家林地參與種植,既不用擔市場風險,又能在家門口務工增收?!懊吭鹿潭?000元工資,干半年就賺了2萬多,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正在基地務工的村民王九擦了擦額頭的汗,笑容里滿是踏實。目前基地長期聘用7名村民,農忙時臨時用工惠及百余戶,年均帶動農戶增收2萬元以上。
這片曾經的閑置林地,如今已成為多元產業(yè)的“聚寶盆”。依托溫暖濕潤的氣候和豐富的林地資源,東瓜林村在黨建引領下,形成了草果、八角、木姜子、南板藍根共生的立體種植體系,實現了“以短養(yǎng)長、一地多收”?!跋乱徊揭肷罴庸て髽I(yè),把‘山貨’變成高附加值產品,讓更多村民腰包鼓起來?!睎|瓜林村委會監(jiān)督委員會主任楊海標望著滿山的“綠金子”,對未來充滿期待。
從林下藥材到多元產業(yè),東瓜林村用生態(tài)智慧蹚出了鄉(xiāng)村振興新路徑,讓每一片林地都結出“致富果”,每一分辛勞都收獲幸福感。
云南網記者 黃鵬 通訊員 程攀 譚倩 林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