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角羚:別名美國羚羊,為偶蹄目、叉角羚科、叉角羚屬哺乳動物,原產于北美洲西部,北起加拿大南部,南到墨西哥北部。野生海拔900-2400m開闊的草原和荒漠地帶。1815年命名,共5個亞種。叉角羚天生好奇,喜歡靠近一些沒有明顯威脅特征的新東西。獵人常常利用這一點,靜坐一處揮動白手帕,來引誘隱藏的叉角羚現(xiàn)身。為尋找食物和水源,一年中常進行幾次遷移。與鹿不同,叉角羚跳高能力特別差,不能躍過圍欄,所以長距離的圍欄往往會阻礙叉角羚的遷移。
擅奔跑,是美洲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時速僅次于獵豹,但耐久力遠強于獵豹。最高時速可達86km,并能以時速72km奔跑11km,一次跳躍可達6m。獵豹的高速奔跑得益于有彈性的脊椎骨,而叉角羚則得益于細長的四肢和強大的心臟。
叉角羚形態(tài)特征
體長130-150cm,肩高87cm左右,重47-70kg。雌雄均具永久性的角,角為骨質,不具空腔,亦不分杈。其外為帶毛的外鞘,在每年的繁殖季節(jié)后脫落,脫落前在老鞘的下面長出新鞘。背部紅褐色,頸部有黑色鬃毛,腹部和臀部為白色,頰面部和頸部兩側有黑色塊斑。春季換毛。擁有北美有蹄動物中最大的眼睛,眼球直徑可達5cm,生長位置比其他食草動物更靠外、靠上。這使它擁有更廣的視野,更強的視力,更容易的天敵,能看到人用8倍望遠鏡看到的效果。
叉角羚生活習性
喜群居、性機警、善游泳,夏季組成50-100頭左右的小群活動,冬季則集結成上千只的大群。遇到敵害會用豎立臀部白色的長毛和打響鼻的方法向同伴報警。以尿液和蹄印標記領土。
叉角羚飼養(yǎng)方法
以仙人掌、草、灌木葉子、蘆葦?shù)葹槭?,但仍然長有適合吃草的高齒冠牙,偶爾食草。能用前腳挖掘被雪所掩埋的植物。如能獲得足夠的青草,可以不飲水。
叉角羚雌雄分辨
雌體比雄體小。雌羊的角比雄羊小,且不分叉。雌羊的角端部分叉,類似鹿科成員。
叉角羚繁殖方式
雌羊的性成熟為16-17個月。每年3月初,雄性叉角羚開始劃分和爭奪彼此之間的領地,有時也會發(fā)生爭斗。交配為7-10月。孕期長達252天。第一胎一仔,以后只要在食物充裕的條件下一般每胎兩仔。雌羊子宮內的受精卵之間存在競爭,是動物界獨一無二的。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chajiaoling/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