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拍攝的視頻資料時,驚喜發(fā)現了小學課文中所提及的“寒號鳥”。視頻中的“寒號鳥”左顧右盼,憨態(tài)可掬,十分可愛。


“寒號鳥”其實并非鳥類,而是一種嚙齒類動物,學名為復齒鼯鼠(拉丁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亦稱橙足鼯鼠、黃足鼯鼠或飛貓等。它們通常棲息于海拔約1200米的針闊混交林中,素有“叢林滑翔機”之稱。復齒鼯鼠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及中部地區(qū),為中國特有種,在IUCN保護等級中被列為NT(近危),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中保護等級列為VU(易危),同時也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復齒鼯鼠多棲息于山地柏樹林區(qū),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縫或樹洞中,利用雜草、樹枝、樹皮和羽毛等材料筑巢。它們性情孤僻,喜安靜,通常一洞一鼠獨居,除哺乳期外,極少出現多只共同生活的情況。它們動作靈敏,攀爬能力很強,活動時攀爬與滑翔交替,最遠可滑翔200多米?;钑r頭部朝外,尾部或負于背部以遮向頭部,或墊于腹下呈蜷縮姿態(tài)。冬季,復齒鼯鼠夜間會在其筑于石縫的巢穴中因低溫出現僵滯狀態(tài),待白天氣溫回升后逐漸蘇醒。這一習性正與課文《寒號鳥》中描述的情節(jié)相呼應:喜鵲辛勤筑巢、安穩(wěn)過冬,而“寒號鳥”因未妥善準備而在石洞中受凍。
近年來,老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通過人防、物防與技防相結合的措施,持續(xù)加強對保護區(qū)內生物資源的管護,已相繼記錄到黑熊、中華鬣羚、豹貓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活動蹤跡。未來,管護局將繼續(xù)強化生物資源保護工作,為維護文山地區(qū)生態(tài)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積極力量。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