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羊:別名崖羊_半羊_石羊_青羊_盤羊_蘭羊_欠那_那瓦_貢那_山盤羊,為偶蹄目、???、巖羊屬哺乳動物,原產(chǎn)于亞洲中國(新疆、青海、西藏、內(nèi)蒙、四川、云南、甘肅、寧夏、陜西)、尼泊爾、錫金、克什米爾。野生于海拔2100-6300m的高山裸巖地帶。1833年命名,共2個亞種。躺臥在草地上時,身體的顏色與草地上的裸露巖石極難分辨。受驚時可在亂石間迅速跳躍,并攀上險峻陡峭的山崖。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逃到山脊上以后,總要回過頭來看一看,而往往在這個時候喪生。
寧夏賀蘭山標志性動物,我國2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被作為家畜人工飼養(yǎng)。兩性均具角,雄羊角粗大似牛角,但僅微向下后上方彎曲。攀巖本領極高,峭壁一腳之棱,便能攀登上去,能從10m高處躍下而不致摔傷。
巖羊形態(tài)特征
頭體長120-140cm,尾長13-20cm,肩高70-90cm,重60-75kg。形態(tài)介于綿羊與山羊之間。體形像綿羊,它的角不盤旋,近似山羊,單雄獸的下頜又沒有胡須。頭部長而狹,耳朵短小。通身均為青灰色,吻部和顏面部為灰白色與黑色相混,胸部為黑褐色,向下延伸到前肢的前面,轉為明顯的黑紋,直達蹄部。腹部和四肢的內(nèi)側則呈白色或黃白色。體側的下緣從腋下開始,經(jīng)腰部、鼠鼷部,有一條明顯的黑紋。臀部和尾巴的底部為白色。冬季體毛比夏季長而色淡。
巖羊生活習性
性喜群居,常十多只或幾十只在一起活動,有時也可結成數(shù)百只的大群。群體成員的依戀性很強,如果有的成員不幸死亡,其他成員常將死尸圍住,不讓兀鷲等食腐動物叼走。夏季雄獸有時五六只在一起,爬上最高的頂峰上棲息,到秋季發(fā)情期時才下來加入大群中同居。有時與北山羊在同一處棲息,但不混群,也不發(fā)生沖突。
巖羊飼養(yǎng)方法
它有遷移習性,冬季生活在大約海拔2400m處,春夏常棲于海拔3500-6000米之間,冬季和夏季都不下降到林線以下的地方活動。有較強的耐寒性。以青草和各種灌叢枝葉為食,冬季啃食枯草。主要為蒿草、苔草、針茅等高山荒漠植物和杜鵑、繡線菊、金露梅等灌木的枝葉為食,取食時間不十分固定,無固定獸徑和棲息場所,通常到固定的地點飲水,但到寒冷季節(jié)也可舔食冰雪。主要天敵為雪豹、豺、狼,以及禿鷲和金雕等大型猛禽。壽命為18-20年。
巖羊雌雄分辨
雄獸的四肢前緣有黑紋,而雌獸則沒有。雄獸和雌獸都有角,但雌獸的角很短,基部扁,角形直,往上逐漸變得尖細,橫切面幾乎為圓形。雄獸的角的長度為60厘米左右,最高記錄為85cm,既不像盤羊那樣盤成螺旋形,而且有很多褶皺和顆粒,也不象北山羊那樣朝后呈彎刀形,而且具橫棱,而是先向上,再向兩側分開外展,然后在一半處稍向后彎,角尖略微偏向上方,整個角的表面都比較光滑,雖然沒有盤羊和北山羊角那樣奇特,但特別粗大,顯得十分雄偉。
巖羊繁殖方式
12-1月發(fā)情交配。雄獸之間的爭偶形式于其他羊類相似,但沒有其他羊類激烈。孕期為5-6個月,6-7月生產(chǎn),每胎產(chǎn)1仔。幼仔出生10天后就能在巖石上攀登,半歲后開始長角,2歲時性成熟。在動物園中比較容易繁殖。交配期在秋末冬初,孕后將公羊分開,以免追逐雌獸導致流產(chǎn)。產(chǎn)后2h身上毛干即可站立活動。如果初產(chǎn),不善哺乳,可輔助吸乳。幼羔生長較快,3個月后即可斷奶。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yanyang/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