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馬:別名野馬_亞洲野馬_蒙古野馬_準噶爾野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中國、蒙古、俄羅斯等地,野生于緩坡上的山地草原、開闊的戈壁荒漠及水草條件略好的沙漠、戈壁。1881年命名。20世紀80年代末期,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甘肅半散放養(yǎng)殖,為野馬重返大自然而進行科學實驗和研究工作。世界上最大的普氏野馬基地就在我國。
蒙古國獸。體型健碩,外形與家馬相似,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不似家馬垂于頸部的兩側,非常珍稀。其染色體為66個,比家馬多出一對。體毛棕黃,向腹部漸變?yōu)辄S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條黑褐色的脊中線。
普氏野馬形態(tài)特征
體長約210cm,肩高約110cm,尾長90cm,重約350kg。從比例上來說,頭部較大而短鈍。脖頸短粗,耳比驢短,蹄寬圓。口鼻部尖削,嘴鈍,牙齒粗大,耳比家馬小而略尖。耳短而尖,口鼻有斑點。夏毛淺棕色,兩側及四肢內側色淡,腹部乳黃色。冬毛略長而粗,色變淺,兩頰有赤褐色長毛。四肢短粗,腿內側毛色發(fā)灰,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稱“踏青”腿。蹄型比家馬小,高而圓。尾巴自尾基部開始長毛,上半部毛短,下半部毛長。
普氏野馬生活習性
感覺靈敏,警惕性高,奔跑能力強,晝夜活動,但以夜晚為多。一般由強壯的雄馬為首領結成5-20只馬群,營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線到泉、溪邊飲水。三五只或十余只成群游蕩。群體中的個體之間在進食之后?;ハ嗲謇砥つw,一般呈相反方向站立,然后將頭伸到同伴的側身,輕輕地啃拭對方的耆甲、肩部、背側、臀部等。
普氏野馬飼養(yǎng)方法
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蘆葦、紅柳等為食,冬天能刨開積雪覓食枯草。飲水量也很大。叫聲的種類也很多,爭斗開始時發(fā)出聲調尖而單一的吼叫。失群時發(fā)出聲音洪亮而高亢的呼喚信號。感到某種滿足時,就發(fā)出輕微的喉音。當反感時則發(fā)出尖而細的聲音。更多的情況是打響鼻,表達的情感也十分復雜,大多為恐嚇對方,也有時是由于鼻腔內有異物、蚊蠅干擾、異味刺激或感冒患病等因素引起的。
普氏野馬繁殖方式
普氏野馬一年四季均可發(fā)情,但以春夏季為主。雌獸的發(fā)情周期為28-22天,持續(xù)時間為5-7天。發(fā)情時表現為精神興奮,食欲減退,煩躁不安,起臥不定,互相嗅聞等。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pushiyema/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