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入侵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外來物種的入侵性和生境的可入侵性是入侵生物學的兩大基本問題。比較入侵種和近緣本地種的性狀差異對揭示入侵種成功入侵的機制具有重要作用。
鬼針草屬(Bidens)隸屬于菊科(Asteraceae),該屬植物中有4種是我國危害較為嚴重的外來入侵種,它們種子有芒刺、千粒重較大、萌發(fā)率高,并且它們常分布于耕地、棄耕地、水田、路邊等多樣的生境中。為探討鬼針草屬外來種和入侵性相關的性狀,潘玉梅等通過同質園種植實驗,比較了該屬入侵種三葉鬼針草(B. pilosa)和大狼耙草(B. frondosa)與本地種金盞銀盤(B. biternata)和狼耙草(B. tripartita)在光照與水分交互作用下的形態(tài)、生長、生物量分配、光合特征及其表型可塑性的差異。
本地種金盞銀盤植株及頭狀花序(韋春強攝)
本地種狼耙草植株及頭狀花序(韋春強攝)
入侵種三葉鬼針草植株及頭狀花序(唐賽春攝)
入侵種大狼耙草植株及頭狀花序(唐賽春攝)
研究結果表明,較大的生長性狀值如株高、生物量和相對生長速率及表型可塑性等可能與鬼針草屬入侵種的入侵性相關。靈活的資源分配策略使其在有利條件下表現(xiàn)出生長最大化,在不利條件下提高對資源的捕獲能力,維持生長。這些特性體現(xiàn)出入侵種對資源捕獲和利用的優(yōu)勢。鑒于鬼針草屬入侵植物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及其在我國急劇擴散的趨勢,應深入開展其成功入侵因素和防控方法的研究,降低其對本地物種多樣性的威脅。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