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跳鼠:別名沙鼠_耶拉奔_毛腳跳鼠,為嚙齒目、跳鼠科、三趾跳鼠屬哺乳動物,原產于亞洲中北部,中國(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等省區(qū))、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棲息于較高海拔的草原、荒地、沙丘、沙質沖積河灘等地。1773年命名,共6個亞種。
體型中等,頭大、眼大,耳較短,體背毛色近棕灰色,腹面毛色純白。通常夜間活動,有冬眠習性。行動時只用后腳著地縱跳竄躍,最大縱距可達3m以上。尾不僅可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并能豎直敲打地面,增加彈跳力。
三趾跳鼠形態(tài)特征
體長10-15cm,尾長超過體長1/3。耳殼前方有一排柵欄狀白色硬毛。前肢5趾,后肢特別發(fā)達,其長度約為前肢的3-4倍。后足只有中間3趾,兩側趾完全退化,趾下面具有梳狀硬毛。第二趾和第四趾的爪特別發(fā)達,側扁,呈刀狀。尾末端有黑白相間的“尾穗”。體背毛色變異較大,一般從灰棕色或棕紅色到沙棕色或沙土黃色,部分背毛毛尖黑色或為純黑色毛。
三趾跳鼠生活習性
夜間活動,白天藏身在洞中,并用細沙掩埋洞口。傍晚出洞活動覓食,天色初明時,才重返洞中或另挖新洞。一般的風沙和細雨并不妨礙三趾跳鼠的活動,但風速太大或陰雨連綿時,活動就會降低甚至停止。9-10月進入冬眠期,4月左右出蟄后,因食物不足,活動強度很低,隨著天氣轉暖,植物萌發(fā)生長,跳鼠的活動逐漸加強。
三趾跳鼠飼養(yǎng)方法
野生情況霞,洞口常為拋沙所掩埋,但拋沙不聚集成堆。雜食性,以植物的莖、果實和根部為食,也吃一些昆蟲,其不需專門飲水,植物中的水分已足夠其新陳代謝的需要。
三趾跳鼠繁殖方式
出蟄后不久即進行交配,4-6月為繁殖期,妊娠期25-30天,胎仔數2-7仔,平均3-4仔。通常每年繁殖1次,極少數可產2胎。幼鼠第2年可達性成熟,但出生較晚的要過2個冬天才達性成熟。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sanzhitiaosh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